您的位置: 专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青海各界群众瞩目的焦点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赵俊杰   时间:2015-12-13 09:34   编辑: 刘海钧   

    从植物王国到动物乐园

 

    从同仁县城沿隆务河溯流而上,海拔逐渐升高,随之出现在眼前的是连绵的高山和遍布山野的苍松翠柏,这就是紧邻泽库草原的麦秀林场。在林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分布有700余种高寒乔、灌、草植物。林区内青海云杉、圆柏、杨树、桦树等高大树木数不胜数,形成较为典型的高寒区森林景观。除了树木,还蕴藏有冬虫夏草、雪莲、大黄等200余种名贵中药材,犹如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从黄河流域再到长江流域。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林区是森林的王国。林间的湿地里,生长着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和多种菌类。据记载,共有森林植物67科466种,被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草黄麻、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北山羊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占全省所拥有种类的近一半,猕猴、小熊猫、黄嘴白鹭、黄喉貂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另外,玛可河内还有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

 

    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止水、旱、风、沙等灾害的作用。森林之于青海更是生命之源。高寒缺氧的青海高原上森林资源非常稀少,大小60多块森林资源零散地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黑河上游的高山峡谷之中。

 

    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说,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河谷为主干,三江源草原深处高山峡谷纵横,这些高山峡谷中零落分布着一些森林灌木。与无边无际的草原相比,这些森林灌木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它却是高原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体系,保护好这些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对于保护好生命的水源,显得至关重要。

 

    今年,地处澜沧江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当地群众连续3次发现濒危动物雪豹光顾杂多县城。

 

    雪豹,一种美丽的猫科动物。近年来,它的频现成为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力证。

 

    李晓南说,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反映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成效的“晴雨表”。雪豹的增加,意味着与雪豹有关联的动物数量也相应增加。雪豹最爱的“美食”是岩羊,岩羊多在裸露的岩石地活动,这与雪豹的活动地点一样。加之岩羊种群数量增加,目前有几万只,这就意味着能养活的雪豹就更多了。岩羊增多的原因,在于保护区草场的禁牧保护,加上牧民放养的羊少了、捕杀的羊也少了,草场空了,岩羊的生存空间大了,岩羊数量增加也就比较快。

 

    除了雪豹,在三江源腹地,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经常进入我们的视线。尤其在楚玛河流域,经常能看到上百头成群的藏野驴在河边嬉戏。以前草原上少见的野生动物逐渐增多,说明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

 

    5月底,国家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报告披露,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良好,藏羚羊不再列入受威胁物种名单,也就是说,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被剔除。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沼泽湿地保护、沙漠化土地防治等生态公益性项目和保护区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目前,三江源地区林地面积逐步扩大、森林生态功能增强、沼泽湿地逐渐恢复、湖泊面积增大……草原众多趋好的态势,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

请您发言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