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悬挂于巨峰之上的河流

《礼记·礼运》郑玄注曰:“鬼神,谓山川也。山川助地通气之象也。”这里所谓的气,是指时雨时霁的山川气象。

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正在下雨或者雨后,山上树丛中,会蒸腾起弥漫的白汽, 白汽和山连在一起,缓缓地向上浮动,越来越高,就和天上的云霓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云。云由白变暗、变黑,随风飘动。雨大时,山上白云把整个山和天空都笼罩起来;雨小时,云不是从整个山顶升起来,而是此处一团、彼处一团地从树丛中冒出来,向上飘浮,有一种安静的和运动的神秘。

云、雨、雹、雪,一定的气温之下和一定的海拔之上,则是雪帽和冰川了。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岗日由3个海拔6000 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海拔6282米,其间分布有50多条大大小小的冰川。相对约古宗列或卡日曲的两眼泉和星宿海,这就是可以再往上溯的河源了?或者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悬挂于巨峰之上的“天上”部分,是凝固的河流!

冰斗、角峰、刀脊、冰水扇、冰蘑菇、冰瀑布、冰漏斗,这些名词映射着太阳七彩色的瑰丽。

高山阻截了高空中的气流和云团,故而在高山发育了众多雪山和冰川。冰川可分为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前者以昆仑山东段最高峰玉珠峰的冰川为代表,后者以惊仙谷两侧山地为代表。

玉珠峰海拔6178米,冰川加积雪面积6714平方公里。惊仙谷冰川分布于青藏公路、青藏铁路通过的山地顶部,共18条。远看有排山倒海之势, 近观却静如止水。冰丘下面则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爆裂,随着惊天巨响,水便喷涌而出……

巴颜喀拉的年保玉则被誉为“万卷书”。几十万年以来,致密坚硬的年保玉则山地,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冰川消融及冰蚀作用,演化成了众多的峭壁石崖、峰林谷梁等冰蚀地貌。

远远看去,那巨大冰层的纹理如同树的年轮,是融雪沿山坡而下,在流泻过程中因遇到阻力发生回旋所形成的圆缓曲线。有了这些纹理,冰川就有了它一圈圈的“年轮”。

4500米左右的海拔常有风雪,那河、海或者土地中的水分蒸发后再一次凝结、循环,不能直接流进大河而凝结在了这儿,从而形成倒悬的河流。岁月越久,冰川的冰透明度就越高,甚至如同夹了蓝色水晶一般。

高山上的冰川是活的,它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山坡缓缓流动,却让人无法察觉。冰川的最前沿是冰舌,远观纹理清晰可见,靠近冰舌的前沿,排排冰柱如椽如柱,顺着冰川整齐细密地垂下去,仿佛一面窗帘,侧身倾听,冰舌下传来哗哗水声。春秋季节,瀑布飞泻,山坡上时有雪鸡栖息,雪莲与冰晶争芳斗艳;而山脚下的河谷则牛羊遍野,牧人的帐篷炊烟袅袅,这时,从山上冰川淌下来的水,就成为纵横于土地上的河了——这是冰川的另一形式,河从天上来到了人间。

长江总水量的49%,黄河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出自青海,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青海的冰川。

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中说:“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地……是谓丹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是吗?这被现代人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这从白云蓝天相接处冰川雪峰潺潺而下的净水,即便在它汇千流百川百折而东时已浑黄, 泥沙俱下,但那每一滴,不也还是源自此“帝之神泉”的“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