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桃源”:从“生态佳”到“生态+”

图片由石延寿摄

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亘古流长,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交汇,也因此孕育了一片丰美富饶的土地,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清清黄河一路奔腾,流过山谷平野,自此出青滔滔东流。春风从这里吹上高原,暖春四月,桃花竞相开放,吸引来众多的游客。

生态旅游的发展为这里的山水草木赋予了更高的价值,绿水青山有颜亦有值。坐拥这块如金般的地域,依托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在保护生态的维度中找寻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子,瞄准青海持续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建设产业“四地”的战略机遇,民和县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发力点和着力点,“盘活”旅游经济,探索“生态+”的更多精彩。

生态为底,赏花游“出彩”又“出圈”

高原的春天如约而至,民和县因桃花享誉省内外,粉嫩的桃花为民和县带来不小的名气和人气,对民和旅游业的贡献不言而喻。

每年四月下旬,桃花竞相开放,十里古垣被粉红色的桃花所浸染,美不胜收,颇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景象。民和县是兰新铁路进入青海的第一站,民和桃花源也因此被赋予“天路桃源”的美称。

灼灼桃花不负春光。喜讯从首都北京传来: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60条春季旅游精品线路和185个精品景点,其中,民和县“赏桃花·品美食休闲之旅”榜上有名。这也是青海唯一上榜的县域。

对入选的民和桃花源景区的介绍词是这样写的:民和,是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地方,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湿润,是青海离春天最近的地方。

民和县文体旅游局局长朵忠福说,春夏赏花、冬游冰雪,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民和县旅游季节从“一花一季”到四季可游,产业不断延伸,增收效应日益显现。

粉嫩的桃花还未绽放之际,民和县文旅部门组织100余家旅行社到省外推介民和文化旅游。这一次,他们选择到宁夏银川推介。

从甘肃兰州、临夏,再到宁夏银川、中卫,民和旅游的推介范围扩大,触角延伸到从兰西城市群的节点城市,向西北其他省区延伸,率先在区域内打响民和“赏花经济”的招牌。

为让“赏花经济”常开常艳,民和县逐步加快七里花海、西沟南垣牡丹园等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项目的实施,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并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民和样本。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过程中,民和县发挥地域优势、气候优势和交通优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促进全县旅游业良性发展。

截至目前,民和县共有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有52家、 A级旅游景区7家、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民和县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资源显优,生态“+”出更多精彩

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道峡口,初春时节,这里的黄河颇有几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情。黄河之水在蜿蜒峡谷的万般挽留下,在山峦间尽情展示着百转柔情,为游客上演一场难舍难分的山河之恋。继续往里走,各种花草映入眼帘,让人流连忘返。

4月24日,禹王峡景区平静的黄河水面上,一艘游艇飞速驶进峡口,船上的几名游客兴奋地拍照留念。来自甘肃临夏的游客王海红说,民和三川的黄河禹王峡天很蓝、水很清,美不胜收。

“以前禹王峡地区光秃秃一片,如今山坡上栽植的树木多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民和县中川乡峡口村村民马进才说。

看着禹王峡逐渐变好变热闹,马进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早些年自己在这里种树,现在这些树木长大了,为禹王峡增添了绿色。

近年来,禹王峡景区巩固提档升级项目启动,位于山间的黄河玻璃栈道、黄河码头及游船、自行车爱好者挑战步步惊心等多个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游览体验。

依托山水资源吸睛引流,禹王峡成为民和县域内新的打卡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一览山湖壮美,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的大幅增加,也在带动着周边群众的增收致富。

再到七里花海景区,依托气候优势和生态优势,这里发生了大变样。七里花海景区负责人付成才说,景区发展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游,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大山深处的七里寺一带生态资源丰富,风光秀美,不仅是民和生态旅游资源地之一,也是文化旅游之地。经过三年多的精心打造,七里花海成为民和的又一张旅游王牌景区。七里花海景区的发展壮大,不仅乐了游客,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山庄村村民毛财云就是受益者之一。

毛财云夫妇在七里花海景区打工,毛财云负责种花、浇水、施肥等,他妻子做保洁,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达到5500元,加上自家土地的流转费1000余元,毛财云夫妇在七里花海景区务工的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唤醒绿水青山,绿水青山造福当地群众的效应正在显现。朵忠福说,七里寺有青山、碧水和绿地,自从七里花海景区建成后,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民和县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加速景区提档升级、完善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

打造生态旅游,美好愿景正在实现。民和县将依托塘尔垣林区、西沟林区、七里寺药水泉等资源,着力打造以生态郊野休闲为主的户外体验、生态观光、运动休闲、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发展拓路,“非遗+旅游”激发新活力

在民和,有景色迷人的“万亩桃花林”,有珍藏文化瑰宝《目莲宝卷》和“刀山会”,有神奇传说的七里寺药水泉,有古文化遗址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有世界上时间最长的狂欢节纳顿……这些自然、历史和人文景点,犹如点点繁星,点缀在这条金色谷地里。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不仅激活了全域旅游的一池“春水”,也为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开拓了路子。

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使得全域旅游发展可观可感,饱览风光美景的同时,也值得沉浸式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今年初,在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民俗村,一场极具土族特色的婚礼登台演出。舞台上两名演员尽情地歌唱“土族道拉”,吸引周边的游客驻足观看。

民和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耀仁介绍,喇家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以喇家遗址等独有的文旅资源禀赋为依托,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生态与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农耕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大做强餐饮、住宿、民间才艺展演、土族刺绣展示、民族民俗文化传播弘扬等文旅产业,强力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为更多群众带来创业机遇,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民和县持续推进临津古渡、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喇家寨等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深度挖掘土族纳顿、非遗展演、文化实景演艺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民俗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观光产品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嗅一缕温暖的春风,河谷里弥漫着清甜的花香,行走在民和大地,盛开的繁花和绿意舒展的大地,映衬着碧如翡翠的清清湖水,铺展出一幅美轮美奂的自然画卷。

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益探索,生态赋能发展,当绿水青山的“颜值”成为发展“产值”时,不仅为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水,也为富民增收拓展了更多渠道、创造了更多可能,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被生动诠释。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