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大寒

编者的话

以白雪为衣,以寒冷为意,大寒携如刀朔风飒飒而来。此时,似乎所有和“寒、冷、冰、冻”有关的字词,都可以恰如其分地形容它:滴水成冰,寒彻肌骨,冻作一团……

大寒之寒,陆游说:“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邵雍说:“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文同说:“大寒须遣酒争豪!”只见其诗,便觉出寒意。

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对大寒之冷很有发言权,大寒藏在坚实的冰面下,隐在呼啸的北风中,躲在蜷缩的手脚上……不过,当大寒与农历岁末相遇后,便有了不一样的意蕴。那是天地的凛冽和人间的温暖,风雪的吹寒和年节的热烈交织而成的人间美景。

“大寒到定点,日后天渐暖。”大寒之美,美在辞旧迎新,也美在年俗文化。本期“江河源”副刊,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和画家的笔墨,于大寒中感受新春的愉悦。

1.jpg

《大寒岁末迎春暖》 朱锦明 绘

大 寒

□杨廷成

当河岸上清瘦的芦花

顶一头白雪在风中眺望

呼啸的西风传递消息

说是大寒即将来临

鸦群黑色的翅羽

闪电般划过冰凉的夜色

叽叽喳喳的麻雀们集聚一起

在讨论着春天和粮食的话题

远在路上行走的人

梦呓中叙述着遥远的归期

有人在大雪纷飞的旷野里歌唱

涌动的泪花在眼眶中如湖决堤

星空环簇着钻石的光芒

雪花铺缀成银子的色泽

今夜,谁是那个推开柴门的人

来为我煮一壶醉人心扉的青稞美酒

大 寒

□李万华

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晨起,撩开窗帘见到的并不是天色,而是玻璃上的冰花。冰花仿佛不是凝结而成,而是赶了许多路,从不同的地域和季节走来,繁盛如同夏日花园。也有些玻璃上是展开的宋人山水,萧瑟,向着某个苍茫处无止境地延伸。

依然是彤云。凝滞、沉郁。仿佛巨大而密实的网,罩下来,不留一丝缝隙。灰白,天地一色,听不到呼吸。

树杈稍有例外,带些黑褐色,直立或者横斜,都是萧疏。依着枝条的姿势,依旧能分辨出是榆是柳还是杨。杨孤立,向上。榆懒散,中庸。柳柔弱,下垂。此外,看不见其他植物。如果,雪能算作植被,现在,所有事物都被这白色植物覆盖,葳蕤。

不是雪花,亦非雪粒,雪以模糊的姿态寂静飘落。无法用眼光追踪其中的任何一枚。过于细碎,仅仅是,一个疏忽,它们逃逸。或者,消失。尘归尘,影归影。

冷是干冷,刺骨的那种。耳朵不小心露出来,感觉会迅速被冻结,一摸,便会哗啦哗啦地碎掉。

想藏雪鸡或者喜马拉雅雪鸡们一定在村庄附近的山坡上剪着苍茫行走。而在苍茫逐渐愈合的时候,雪鸡成为小小逗点。

小寒大寒又一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好在这些节气是周而复始的。结束,便也开始。


大寒的风范

□清 香

压轴出场,天气寒冷到极点

小河中的冰,冻得硬邦邦

带着家人去滑冰吧

与浩荡的冰雪

擦出快乐的火花

这个寂寥的冬天

就有了些许的浪漫和生动

当天气出现大风降温

就可以去放鞭炮、放烟花

如果春天听见了

就会兴冲冲地赶过来

和你一起等

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

春天许下一个美丽的花园

大寒眼眸里的风霜就不见了


链接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1月20日至21日交节。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记载:“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一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中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