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 周所同
编者的话
昌耀是卓尔不群的大诗人,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用一首首颂扬西部的诗歌,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2016年,昌耀诗歌奖在青海高原落地,得到了众多诗人、评论家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诗歌奖。
2024年5月下旬,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省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办,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第五届昌耀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吉狄马加荣获“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孙基林荣获“昌耀诗歌奖·理论批评奖”,欧阳江河、周所同、宋长玥荣获“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
在第五届昌耀诗歌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之际,本报“江河源”副刊特刊发获奖者简介、授奖词及部分诗歌作品,为读者呈上一场诗歌盛宴。
周所同
◆个人简介
周所同,祖籍山西原平市。历任山西省忻州地区文化局专业作家,《五台山》杂志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中国作协诗刊社编辑,编审;中国诗歌学会原副秘书长。出版诗集《北方的河流》《拾穗人》《我的民谣》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诗文评论、散文随笔百万余字;参与编选各种诗歌选本三十多部。曾获诗刊社“中国首届诗歌大奖赛”金杯奖、诗刊社年度优秀奖、赵树理文学奖等。曾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授奖词
周所同在五十余年的诗歌写作历程中,其诗风伴随着生命的节律移步换形,从激昂峻急到深邃宁静,时代、社会的潮汐喧嚣渐次退场,代之以对个体生命和万物存在的哲学性沉思。他勇敢割舍诗歌生涯中一个个已然形成的舒适区,不懈地开拓新的诗歌领地。在不断的探索中,也有坚持不变的质素,那就是爱,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和细微事物的体察、同情与理解,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哲学思索,消弭世界的差异、对立、悖论,追求万物一体,物我无间的和谐境界。
他的诗歌既有经历岁月打磨,对生命大彻大悟的淡泊从容,也有洗涤尘埃出自童心的纯粹与明净,虽形制短小,却词约意丰。诗人谦逊低调,甘于寂寞却始终保持了对诗歌的虔敬之心,用智慧、才情和耐力为读者持续奉献独特的诗歌文本,彰显了诗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有鉴于此,特将第五届“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授予诗人周所同先生。
作品选登
一致小令
爱是一只翅膀,美是另一只翅膀
干净的羽毛与飞翔的方向一致
清澈的流泉,内心的微澜
与游鱼、水草、卵石的呼吸一致
不带猎枪,只穿粗布印花衣裳
与敢去老虎、豹子出没的地方一致
事物的意义有时直接有时曲折
哲学的盐草木的咸与精神的来历一致
安静适宜冥想,神秘暗含玄机
突然哗变的玻璃与完美的丝绸一致
齐物论
蝴蝶与花朵。草木与露水
最美的依恋都怀有歉意
浮萍、苔藓或又小又黑的蚂蚁
都是婴孩。都有眼睛、耳朵、口唇
和咳嗽;万物与人类的距离
止于热爱
犹如对镜反复看见自己。如果黄金
轻于蝉声虫鸣,欲望拒绝敌意
和伤害
石头就会爱上丝绸,沙漠引来大海
隐士般的蜗牛褪去外壳
向庞大尘世彰显精练为首的美德
给予辞
把米粒给蚂蚁。露水
给玫瑰;把向阳的巢窠
给投林的鸟雀,苜蓿与青草
给反刍的牛和咩咩低唤的羊群
把宽恕给仇隙,仁爱给邪恶
淡泊与宁静给欲望和虚荣
把从容一笑给灾难给胸中块垒
把一封旧信给白发老人
他会读到青丝依旧的爱情
潜行之光
我爱石头的裂纹与擦痕
爱隐忍无语;爱蚂蚁背上的
米粒、灰尘;爱弯腰的水龙头
滴着水,如爱饥饿和珍惜
我爱柔软的心、冥想的眼睛
等于爱印花粗布上缀满的星星
为美闪烁为爱沉重;我爱你的灯盏
背对喧哗,独守暗夜的寂寞
平衡术
生锈的一定是闪光的东西
曾经繁华处才留下废墟
囿于局限,鸟儿生出双翼
玫瑰因带刺而突显审美意义
寒衣与暖裘恍若两个不同阶级
风雪和世态炎凉更接近一致
以一滴水的绝望向往大海
浮萍游鱼就敢安于风暴深渊
朋友与敌人从来都是邻居
像白菜萝卜穿着老虎的衣裙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