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收藏的“大美青海”立体图谱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拥有万山之祖昆仑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以及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这些独特的地理与人文资源,为《什么是青海》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遵循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出版传媒集团的策划思路,《什么是青海》定位为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以文升华的作品,旨在用主题明确、构图独特、视觉震撼的图片,展现“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魅力。
影像统筹:从海量素材库筛选,呈现青海多元魅力
三江源时代影像中心凭借15年深耕青海影像的经验,组织500多名签约摄影师,持续追踪拍摄青海的生态变迁与高原人文风情,建立起覆盖青海全地域的版权影像数据库及网站。在《什么是青海》的策划设计过程中,我们依托这一宝贵的资源,大幅缩短了图片征集周期,为图书的出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为确保每一张图片都能在视觉呈现与内容表达上达到极致,设计编辑团队采用“初选—复选—终选”三轮筛选机制,反复对比、优中选优,以“地理精度、人文深度和美学维度”的三重审核标准,从1万多幅优秀作品中严格遴选,让这些图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视觉支撑作用,让读者能够领略青海自然风光的磅礴气势与民族文化的多元魅力。
装帧设计:纸艺里的匠心雕琢,解码青海高原的密码
在书籍结构框架的搭建上,创作团队经过多次研讨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以六大篇章为脉络,将青海的历史、地理、生态、民族、人文巧妙串联。
印刷方面,秉持“纸艺为韵,江源为墨”的理念,将青海的地理符号与文化精神融入装帧设计的每一处细节。
封面以深邃的“青海湖蓝”为底色,采用德国古曼彩色特种纸,还原“高原蓝宝石”的生态之光;书名“什么是青海”运用烫蓝金工艺,恰似高原阳光淬炼于纸面;阿尼玛卿雪山轮廓通过专色印刷与击凸工艺,呈现出立体浮雕效果,让读者能触摸到雪线冰晶与山体褶皱的肌理。
地理密码“QH”符号,青海湖弧线化作“Q”,三江流水脉络化为“H”,形成青海简称,烫哑银工艺如银河倾泻,既点明“中华水塔”生态地位,又暗合“万物共生”理念,实现了地域特征的美学重构。
封底以青藏高原山脉走势为灵感,用起伏线条隐喻“地球第三极”的巍峨;精选地理词条,传递青海的地理密码。
内文采用特种纸与顶级四色印刷,色彩还原自然逼真;创新关门折页设计,让读者阅读文字时专注沉浸,展开即得视觉冲击;37处拉页巨制打破阅读边界,全景式展现大美青海;裸背锁线装订实现180度平展自如,古朴雅致,尽显典藏品质。
《什么是青海》融合了自然美学、精湛工艺与震撼影像。读者翻开这本书,触摸的不仅是纸张的纹路,更是青海的山川肌理;看到的不仅是精美的图片,更是高原的万千气象。它以震撼影像为墨,以匠心装帧为笔,让世界听见高原的心跳,感受青海的永恒魅力。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