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提升服务贸易水平
来源/人民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空间广阔,增速仍将快于货物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的态势不会改变。同时还要看到,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风险挑战。需把握和顺应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变革以及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全球服务贸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呈现一些新趋势新特点。
一是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驱动的数据贸易发展加快。智能驾驶、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对跨境数据服务产生巨大需求。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年来与数据贸易关联度较大的信息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超9%,远高于同期服务出口总额年均5%的增速。美国是全球主要的数据贸易出口国,每年向全球出口大量数据库服务、金融数据模型授权和人工智能信息服务等。
二是为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和应对欧盟碳关税而产生的绿色服务需求迅速增加。随着绿色技术革命兴起,对绿色技术服务、节能技术改造服务、环境咨询与管理服务的需求大增。我国不仅是绿色产品主要出口国,也是绿色贸易的重要参与方。例如,上海电气输出火力发电设备和技术,帮助巴基斯坦发电厂提高煤炭燃烧效率,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高效清洁发电。
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推动投资带动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美国加征高额关税,长期看将会较大程度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布局,许多为生产制造和货物贸易提供支撑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将加快调整。以前可通过跨境贸易实现产品输出,未来有可能将生产制造本地化,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通过母公司跨境提供,从而产生新的跨境服务需求,实现海外投资带动服务贸易的新发展模式。
四是国际分工近岸化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化发展进程加快。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向服务领域蔓延,进而出现周边化、区域化发展趋势。部分国家因数据跨境流动限制措施,导致与之相关的离岸服务外包增长放缓,向近岸、友岸转移。在旅行服务领域,自新冠疫情以来,跨洲长途游复苏滞后,跨境旅游呈现明显区域化、近程化趋势。
从服务贸易发展生态看,资源要素是基础,产业竞争力是支撑,企业主体是核心,国际市场需求是关键,国家政策和贸易环境是保障。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需着力创新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努力把服贸会打造成为汇聚全球服贸资源、营造服务贸易新生态的重要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第一,汇聚资源要素。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大量软件和数据信息服务需求。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又可以赋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从而产生新型服务业态。需通过服贸会等平台汇聚全球服务贸易相关行业的技术、人才和资本,实现最新技术应用展示、专业人才思想碰撞和投资机构对话交流。
第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涉及领域较广,需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优势,提升物流运输、软件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和技术服务等竞争优势。与促进国内服务消费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文化、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领域,持续打造行业品牌展会和论坛。
第三,培育企业主体。跨国公司主导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在运输物流、建筑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的集中度尤为明显,而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服务等领域中小企业居多。发展服务贸易既要抓大企业,也要着力培育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比如在数字服务领域有不少技术先进、业态创新的专精特新和独角兽类的服务贸易企业。
第四,拓展国际市场合作空间。继续巩固拓展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市场,同时以更大力度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落实好《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及中国—英国、中国—新加坡、中国—阿根廷等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文件要求,依托地方建立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园区。发挥好服贸会等链接全球服贸资源的作用,提升国际化办展办会能力,针对重点国别加强招商招展,努力打造我国拓展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空间的重要平台。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数字贸易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编辑:李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