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巧劲”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科学工作方法的精髓。基层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繁杂,如果主次不分、平均用力,往往难以取得实效。实践反复证明,要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打开工作突破口,关键就在于精准识别核心问题、找准关键发力点、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的办法。这种务实高效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基层治理所需的“巧劲”,用好这份“巧劲”,方能有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成效。
找准“牛鼻子”,精准发力方能纲举目张。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若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往往事倍功半。善用巧劲,首在切中肯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是盲目跟风上项目,还是立足本地挖潜力?答案不言而喻。唯有深入调研,精准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找准那条最具潜力、最能带动全局的特色发展路子,才能避免“一哄而上”的乱象,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这要求基层干部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在纷繁复杂中识别关键,在千头万绪中抓住要害,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善借“东风力”,顺势而为方能事半功倍。“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基层治理的巧劲,还体现在善于借势借力上。这个“势”,是时代发展的大潮,是国家改革的大局,是科技创新的趋势。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便是明证:借电商东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让山货出山、农民增收;乘文旅热潮,深挖本地非遗、民俗资源,变文化优势为经济动能。基层干部需胸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同时吃透本地实情,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布局中精准定位自身坐标,主动对接政策红利,敏锐捕捉产业风口,借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东风”,为本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懂得借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
汇聚“民智慧”,依靠群众方能活力迸发。基层治理的“巧劲”,其源头活水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到驻村书记感慨“和村民聊聊就有思路”,无不证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金点子”,往往就诞生于田间地头的拉家常、家长里短的唠嗑中。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走到群众中间去,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和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提炼升华,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只有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同心一起干”,基层治理才能拥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