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驿站借智慧托举更攒劲

近年来,青海力推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一个集信息匹配、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截至目前,青海已建成智慧化“零工市场”“零工e站”30个,覆盖全省主要用工集中区域,日均求职人员超过2000人次。

“打零工”对促进大龄和困难人员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先后围绕“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印发文件、提出要求,青海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智能手段,深入城市社区,打造零工群体看得懂、用得上,从“马路揽活”到“指尖接单”的智慧化“零工驿站”,实实在在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值得肯定和期待。纵观西宁、格尔木等地零工驿站建设运行具体实践,青海的智慧化“零工驿站”具有三大特点。

高度兼容。比如,西宁市城中区的经验是“做加法”,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蓝师傅社区便民服务平台”联动运营,技能满满的零工师傅入驻守候,小修小补的民生需求“虚位以待”,点单、接单快速对接,这叫一手托两家,助燃“双向奔赴”。把就业和民生熔于一“站”,帮找工作和真解民忧打通处理,不管是对于老旧小区还是新建住宅,效果都将是“1+1>2”。

精准画像。“零工驿站”属于专门化“定制式”的就业服务,青海各地在实施中特别注重服务对象的精准确定和务工、用工需求的精准“打捞”。已经实现规范化零工驿站建设县域全覆盖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是将难以通过传统途径实现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特定职业群体中的外卖员、快递员、促销员、家政服务员、修理工、装修工、水电工等,以及有灵活用工需求的企业、个人雇主等全部纳入零工驿站服务对象范畴,“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格尔木则在“零工驿站”建设中想方设法满足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和大学生等不同类型求职者的“个性化需求”。这都让人倍感贴心且实用,真正彰显了帮扶托举零工就业就是雪中送炭、急人危难、兜底民生的使命担当。

保持“恒温”。在服务工具、方式和路径上不偏不倚,既保持对智能化手段熟练运用、全面推广的力度、锐度和深度,让有关线上平台、招聘网站等有流量、有产量更有增量的同时,也要配足配好配强线下专职人社服务专员,全天候高质量提供候工招工、信息推介、岗位匹配、政策咨询、权益保障等综合性服务“公共品”,打造“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解”的公共就业服务“家园”驿站,“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不是一句中听不中用的标榜,而是线上线下公共资源共同构筑的温暖港湾。

青海智慧化“零工驿站”,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际行动表明,越是智慧的,越是有温度的,更攒劲。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