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对口援青 携手共同发展

对口援青,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十五年来,广大援青干部人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根世界屋脊、建功雪域高原,兢兢业业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推动青海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找准角色定位、发挥优势专长,真情实意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奏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乐章。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今天,龙羊峡三文鱼国产化养殖、玉树牦牛产业标准化、寒地小龙虾水塘养殖项目……真金白银的倾情支持、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各族群众从心底里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这一大家庭的温暖,既是青海发展的含金量,也是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更是援青干部人才深化“授人以渔”支援理念,推动“输血”向“造血”升级,因地制宜深化产业、智力援青所激发的宽广视野、无限憧憬和内生动力。“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那吉祥的“彩练”里,凝结着援青干部人才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为党为民、无怨无悔,氤氲着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心共圆中国梦的胼手胝足、团结奋斗。

心手相牵,手足情深,传递温暖是最美的事业。远的不说,近三年,第五批援青累计投入14亿元、实施民生领域项目235个;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9所高校结对支援青海理工学院和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并实现首次招生,5所“组团式”支援高中本科总体上线率提高到70.93%……真正是群众需求在哪里,干部人才援青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这些年,多少“家门口”的致富项目,多少拔节生长的特色产业,多少清晰可见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都是援青干部人才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竭尽心智架起的人心凝聚的连心桥、铺筑的团结奋进幸福路,以实际行动传递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丹心映雪域,荣光励高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援青干部人才将初心与使命、情怀与担当、忠诚与奉献书写在大美青海、江河源头之上。他们在高原大地上刻下的奋进足迹、浇灌的深情厚谊、呈现的经验理念、展示的优良作风,是对“精神海拔”的全新标注,是对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莫大激励。光荣属于每一个挺膺担当的奋斗者。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征程上,我们更要实干担当、艰苦奋斗,内心笃定、积极作为,与援青干部人才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对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奋进之力,将对口援青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不懈努力,做更多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真正让党中央的好政策变成各族群众的好日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谱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