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话风见作风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赵家河村做社教工作时的事,村里人谈道,“原来我们村干部组织社员开会,我们去的时候都磨磨蹭蹭,就是到了也不好好听,底下拉话的拉话,纳鞋底的纳鞋底,瞌睡的瞌睡。但是近平跟我们开会,我们都听得可认真了。因为啥?因为他讲得可有意思了,讲路线教育,讲咱农村的这些事,特别实在,都是跟我们社员密切相关的。”讲话的风格落到纸面上,就是文风。翻开《之江新语》,生动的语言扑面而来,务实的风格跃然纸上,辩证的思维贯穿全书。
话风文风是作风的影子,一个人讲什么话,怎样讲话,折射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反映一个人的能力素质和思想作风。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转变文风话风是抓好学习教育、改进作风的题中之义。在具体实践中,个别党员干部在文风话风上还有一些不足和差距。比如,有的奉行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讲成绩做法多,谈问题实情少;还有的追求亮眼金句,讲求对仗工整,东拼西凑导致词不达意、因文骇义;还有的穿靴戴帽,三段成文,看似有板有眼,实则刻板僵化。如此文风直接映射党员干部作风状况,更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要时刻引起重视并在工作中坚决加以改进。
好的文风话风,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也与勤奋历练相关联。比如,邓小平同志讲话,总是以最通俗的话解释最重要的问题,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党员干部开展工作,说和写是重要的载体工具,要自觉涵养好的文德,勤学善思,字斟句酌,切实把好的作风体现到说话中,反映到稿子上。写短小管用的文。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严格遵守关于公文篇幅字数的要求,由此拓展到实际工作中,写稿时多用心、多打磨,善于归纳、提炼、概括,写有质量的短话,作有筋骨的短文。讲通俗易懂的话。实践出真知,要面向干部群众,深入基层实践,考虑讲话的客体受众,用群众语言表达思想,真正和群众坐在一起、说到一块。做求真务实的人。无论说话还是行文,最终目的是表达思想,解决问题。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工作,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学查改一体推进,只要从身边事查起,从说话办文改起,不论是在机关办公从事案头工作,还是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都能写让人“看得懂”的文章,说让人“听得明白”的话,就是在良好作风养成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