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以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给人类文明和教育活动带来新一轮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应努力使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更多释放思政育人潜能。

赋能理念变革,助推主体间关系改善

新媒体具有强交互、实时化、精准性等特征。置身新媒体环境,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从而使网络传播生态的分众性和去中心性特征尤为明显,赋予学生更多信息主动权,冲击着高校传统思政教育运行机制和教育关系。高校思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客体交互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新媒体环境下教育关系的转变直接影响思政教育供给模式。

转变灌输式育人理念。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调整自身供给角色,认可学生应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参与信息选择、信息生成、信息传播、信息反馈等环节的主动权,逐步从提供者转变为服务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释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探索双向交互、交流协作新型供给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供给理念。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围绕学生主体需求,尝试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应用新媒体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丰富多元的理论内容。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积极通过网络学习和素养培育活动,不断强化应用新媒体技术挖掘、剖析学生主体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内容生成的能力,以掌握更多供给主动权,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树立“新媒体+思政教学”育人理念和数据思维。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端正对新媒体赋能实效的价值认知,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高校应定期组织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新媒体赋能思政教育的相关会议指示、讲话内容、文件通知、重要论述,强化使命认知;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宣传、动态推广、经验交流、知识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助力思政教育工作高水平开展、高质量推进。

赋能数字建设,打造教育新发展格局

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互融,应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充分体现新媒体技术的赋能优势。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思政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因此,高校应把握新媒体的赋能契机,着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资源、育人平台、实践资源等重构。

打造数字知识库。借助新媒体强大的存储、计算和分析功能,将传统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数字转化,进一步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库的信息化和规模化。依托新媒体平台的网络集成功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海量且优质的在线课程、教辅资料、文献资料、电子书籍、教学案例等。例如,依托ChatGPT技术在不同教学场景的赋能作用,帮助思政教育主体完成大纲编写和课程设计;搜集各类思政教育相关资料,充分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学习需求。

开展数字化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可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网络思政教学,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讲解、讨论互动、多媒体内容呈现、在线测验等,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和教育质量。例如,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可利用网易云课堂、慕课APP等进行在线讲解、弹幕互动、智能标注、匿名反馈、在线考核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以更加精准、智能的方式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反馈意见和掌握程度,为教育主体在后续教学工作中的策略转变、优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应积极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利用VR、AR、全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复原真实的历史场景、政治决策环境,引导学生置身高度还原的场景中进行实践体验和实践锻炼,推动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赋能数字传播,构建多维传播矩阵

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可借助应用广泛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与各种知识类、综合类平台,传播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先进理论、思想成果、典型事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宣传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理想人格、时事热点、价值观念等,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播推广出去。

做强校院两级信息传播。高校应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多级宣传网络。学校层面,加强校园官网、学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制作,面向全体师生提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资源服务、成果动态宣传、典型经验分享、心理咨询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等。同时,学校管理层党政领导、职能主体及特色文化机构等均应参与到网络思政宣传工作中,包括学校图书馆、校史馆,以及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和组织保障工作的相关主体,都应积极申请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强化宣传引导和数据服务。院系层面,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定位,开设专门的思政教育专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文化艺术活动、党建团学、政策解读、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优化班级层面多向传播。辅导员和思政教育主体应强化内容传播、价值引导、思想教化职责与使命,积极在日常工作、理论课堂、实践环节、网络平台进行文化渗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例如,辅导员可创建个人公众号,定期推送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政策解读、热点事件评论、经典影片等,挖掘班内青马学生、朋辈互助员、党员教师的优秀事迹等进行网络宣传,激发学生不断向上向善。

赋能主体培育,打造现代化教师团队

新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体现在对文化传播、数字教学、理念革新等方面的推动中,同时还体现在对思政教育主体素养的培育上。思政教育主体素养的培育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转型变革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加快打造现代化师资团队,把握好新媒体赋能契机,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提升综合素养。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大的内容供给、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搜集整合符合其自身队伍素养培育需求的在线课程和资料,用于对教师进行数字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等的综合培育。

加强智能管理。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强大的社群互动和即时沟通功能,实现对教师的动态监测和智能管理,增强队伍管理实效的同时还可突破时空边界。高校还可依托新媒体搭建集体备课、云端教研、经验交流等平台,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借助云端平台的实时沟通与主体间互动,实现对思政教学供给模式的不断精进与完善。

〔作者:徐蔓鸿,四川传媒学院讲师;范政锟,四川大学博士〕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