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创新数字教育模式,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和新路径。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赋能已逐渐成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引擎。高校教师作为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其自身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因此,探索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有效赋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进而促进AIGC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实现高校教师数字化育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主体协同,赋能教师数字素养培育
构建多主体协同培训体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快制定AIGC教育培育计划和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同时为高校教师参加数字素养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服务。另外,政府还应加强与AI技术领先企业技术研发团队、高校教师教学团队等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全体教师的AI培训课程,例如数字教育文化、教育大模型应用教学实践、数智教育的数据管理、教育大模型伦理等课程,为AIGC赋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内容支持。
构建多层级联动培养路径。高校作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应切实担负起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主要职责。应通过组建专家智库的方式,建立数字素养培训师资库,为教师提供高质量培训服务。在培训内容上,高校可依岗位、专业、年龄等差异,设置AI应用于科研、管理、教学等领域的分层分类培训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等模块,帮助教师全方位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使用策略。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如专家讲座、案例研讨、教学观摩、实操训练等形式,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依托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教师智能推荐个性化的课程学习路径,智能分析教师学习数据和数字素养,生成详细的教师数字素养报告。同时,将AI聊天机器人嵌入学习平台,实时答疑与反馈,助力教师数字化素养全面提升。
多场景应用,赋能教师数字教学提质
AIGC融入高校教学需要创设多元化教学场景,提升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AIGC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数据整合、内容生成、资源共享、个性辅导、决策支持等优势,可为教师开展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以AIGC技术功能赋能教学实践。借助AIGC技术的关键词检索功能,自动生成和搜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通过信息过滤和算法推荐技术,帮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出符合教学需求的优质内容与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文本案例等资源,在节省时间投入与精力投入的同时提升教学内容质量。智能辅助课程设计,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能够深层次分析教师浏览偏好、专业需求、行为轨迹等,不断对大模型进行反馈优化,提供与教师教学需求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如借助AIGC的文本生成、智能问答、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开发辅助教学助手,用于生成智能化教学课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
以AIGC技术模型赋能智慧教研。依托AI技术内嵌的大模型对程序性语言、序列性任务以及对话情境的理解,可实时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情境沟通。AIGC平台可为校际间教师的资源共享、集体教研、沟通协作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新型智慧教研模式。利用AIGC技术,教师可以更为快速、精准地掌握教学规律和学生主体特征,实现基于精准数据支撑下的科学决策和个性化供给。智能化助教,通过教师数字素养AI平台,AIGC可按照教师输入的情境任务和需求说明,自动生成测试试题、自动化作业批改和学习情况分析表等,帮助教师完成日常性事务,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任务中。此外,AIGC技术赋能科学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多种智能化工具,助力科学研究,具体应用体现在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生成、论文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论文写作与润色以及知识生成与辅助创作等方面,是教师科研工作进程中的“良友”。
以AIGC技术应用赋能教学管理。随着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师—生”二元模式向“师—生—机”三元模式转变。AIGC应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智能辅助机器的角色,能够协同高校教师完成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和课堂管理任务,通过“机—师”与“人—师”高效协同和双向赋能,提高教学管理精准度与科学性,提升教师管理能力。例如,AIGC技术的融入可帮助教师快速实现学生数据和教学资源的智能处理与自动管理。
多层级分类,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
切实构建评价体系。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需从顶层设计构建面向高校教师的分层分类数字素养评价体系。一方面,立足实际,制定高校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包括教师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意识、数字化专业发展、数字社会责任和数字化应用等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教师确定评价模型,采集相关评价数据,全面了解教师数字素养情况。另一方面,注重人工智能赋能过程性评价,动态监测教师数字素养并展开追踪评价。通过定期和持续评价,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感知、抓取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活动中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报告。同时,绘制AIGC技术支持下的数字画像,实现对教师全过程性教学及管理等情况的伴随式评估、发展性评价、诊断性评估。
靶向构建保障机制。建议高校成立教师数字素养发展领导小组,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以完备的组织管理、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实施方案、评价标准、平台搭建等,确保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物质奖励、精神激励、职级晋升等正向驱动政策,激发教师参与数字素养提升行动的积极性。设立专门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中心,搭建数字化教研、数字化科研和资源共享平台,为广大教师共享AIGC数字化教学过程中的成果提供便利,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为教师主体间相互促进、彼此协作、知识共享创设有利环境。
〔作者:李国峰,单位: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及提升研究”(2022AH051076)研究成果〕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