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关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教育家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是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重要体现。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系统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根据相关阐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包括六个方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饱含教育家精神光荣的教育使命,教师要有“大爱”;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饱含教育家精神崇高的教育德行,教师要有“大德”;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饱含教育家精神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要有“大智”;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饱含教育家精神坚定的教育追求,教师要有“大情”;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饱含教育家精神深厚的教育情怀,教师要有“大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饱含教育家精神广阔的教育格局,教师要有“大义”。
教育家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这一群体所秉持和具有的信念、道德、价值、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实践驱动力。这种感召力,首先源于教育家们对教育事业纯粹而炽热的爱。他们视教育为塑造灵魂、孕育未来的神圣使命,非为名利,只为传承智慧、培育新人。如霍懋征老师,放弃大学任教机会投身小学教育,60年如一日,用爱与责任呵护每个孩子成长。这份对教育的深情,感召无数后来者投身杏坛,即便面对清苦与艰难,也能坚守初心,为教育事业奉献光热。其次,教育家们对教育真理的执着探寻,也散发着强大的感召魅力。他们不满足于传统、不畏惧权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勇气,叩问教育的本质。苏格拉底在古希腊街头,以追问和辩驳启发人们思考,其“产婆术”又称“问答式教学法”影响至今。这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探索,打破常规,创新教育方法与理念,力求为学生开启知识与智慧大门。再者,教育家们心怀天下的大格局与担当,感召着更多人以教育为己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广大劳苦大众的命运,推动乡村建设。他的精神鼓舞着无数教育工作者走出书斋,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偏远地区,缩小教育差距,为社会公平与发展添砖加瓦。在教育家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汇聚在教育旗帜下,为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伟业携手奋进。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呼唤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应是道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群体,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用形象得体、言行雅正的行为举止成为世人效法的“大先生”,用过硬的专业能力、渊博的知识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承担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是对教育家精神最好的弘扬与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力量,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呼唤,是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夯实国家强盛之基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涌现教育家的时代。“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巧平,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