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教师美育素养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美育浸润工作,包括以美育浸润学校、教师和学生,构建美育教育全覆盖体系,打造全新的美育生态。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教育,能够贯穿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全过程,更好地融合带动其他教育发展,助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和职业素养极为关键,教师应成为美的使者,将美育渗透到师生交往和教育教学中,提升职业教育和美育有机融合水平。
从加强培训出发,强化教师美育育人理念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美育素养,应围绕“育美和育能协同”的核心特质,以此为核心美育理念,把握职业院校教师与其他类型院校教师美育工作的共性和个性。据此,职业院校应完善教师职业培训制度,组织学术研讨或者专项培训,将“立美育师”融入师德师风培育体系中,让教师深刻理解美育内涵和新时代美育要求,把握职业院校开展美育教育的正确方向,让美育深刻融入教师品德作风、思想观念和素养素质。职业院校应与所在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沟通,由地区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及地区艺术专干等主体协同组织阶段化的教师培训,将教师美育素养培训落实到市级、区级、校级不同层面,确保全学科教师参与美育素养培训。
基于此,职业院校要切实打造包括美育教师、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在内的校内团队,让全体教师在研讨会或者专项培训过程中发表有关美育素养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建议,摒弃传统的、狭隘的、受学科限制的美育观念,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美育理念融入跨专业和跨学科知识体系中,提高教师跨学科的美育教育能力。如此,横向和纵向交叉的、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将能够得以逐步完善。职业院校尤其应强化专业保障,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考核的必要内容,成立校内师德师风宣讲团,由不同专业教师轮流负责美育素养相关知识宣讲,并组织相应考试,驱动教师持续更新美育育人理念,提升立足于美育、达至全面育人的认知能力。职业院校还应强化典型引领作用,激励教师参与“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道德模范”选拔,确保教师站在立德树人高度增强育人使命,整体强化对美育价值的认同感,激发教师主动更新美育教育理念的自驱力。
从专业视角出发,提升教师美育教学能力
职业院校应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切实提升教师美育教学能力。据此,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教研和教学体系改革,搭建数字化教研平台,通过平台宣传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不可替代作用,督促教师团体加强对美育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将美育渗透到艺术学科之外的人文社科、理工科学科教研过程中,探索适合不同专业学科的美育科研模式,启发不同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美育课题研究项目。不同地区职业院校可结合民间美育特色资源,搭建地方化美育资源展示平台,或者举办美育赛事活动,为教师交流美育教学业务、参与构建特色美育课程提供平台,构建“以赛促教”模式,进一步涵育教师美育素养。
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在开展舞蹈、声乐、戏剧、乐器、演讲、外语话剧展演等赛事前,可以邀请业界专家或者当地非遗传承人等进校,给予教师专业指导和培训。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可尝试打造美育品牌,通过教师美育教学基本功大赛(包括“教学语言美”主题竞赛、“科研美”成果展示等)、教师美育节等系列化的美育品牌赛事,增强美育活动对教师的浸润效应。职业院校还可联动地区兄弟院校,由当地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名师工作室,制定教师美育素养提升标准,确定名师选拔标准,组织不同职业院校的资深美育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美育教学智慧展示等;还可举办美育名师“线上+线下”大讲堂,遴选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名家授课,为教师开展专业的美育教学提供服务和有力辅助,切实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助力教师稳步提升美育教学能力。
从职业特征出发,加强教师美育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需要教师具备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综合考量学校特征、行业标准、学生职业规划等要素,拓宽美育教学阵地,最大程度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强化美育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阵地中,教师将职业院校课程划分为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在文化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领略文字和文化之美,深入发掘自然、艺术和语言之美;在专业课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职业美,让学生认识到所选专业之美,以及未来从事专业相关职业之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同时,职业院校应加大力度打造校外美育教学阵地,借助社会性场馆,联合社会多方力量拓宽美育实践场域。职业院校与社区合作,让教师参与社区艺术展演、社区空间改造等美育服务;教师可选拔艺术审美水平较高的学生一同参与活动,共同营造“校社协同美育”环境。职业院校还可与美术馆、文博馆、非遗传承工作室等机构合作,明确职业技能目标和美育素养提升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让教师深刻理解技艺美、设计美的时代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让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通过美育实践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此外,职业院校应注重教师美育成果转化实践工作,针对教师在校地美育实践基地和文化空间建设中的表现情况,给予科学评价和激励,促进教师美育素养提升。
〔作者:谭媛,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5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基于OBE理念的职业院校教师美育素养培育‘四美四驱’路径研究”(编号XSP25YBC687)研究成果〕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