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资源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鲜活见证,是共产党宝贵精神的重要传承,也是新时代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课程内容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可以强化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引领,传承好红色基因,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注重利用“小切口”讲清“大道理”

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活化红色资源,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思政课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红色资源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理论。一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需要“开门”办思政,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育人潜力,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二是灵活运用各种授课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好各课堂的核心概念和主线,生动呈现红色资源,让“远方”的案例与“身边”的故事相呼应,多角度阐释思政课堂理论知识内涵,在思政课教学中以红色资源涵养学生。三是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优势,重塑红色文化场景,深度展现数据价值,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精准供给,全面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

注重“小课堂”与“大课堂”有机融合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要围绕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拓展红色育人第二课堂新阵地,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发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在大学生中厚植红色基因。一是建设红色实践教学基地。与地方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故居等管理方加强合作,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以现场教学、实地参观等形式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二是推进多样化实践育人。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发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弘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力量。三是发挥校史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打造校史育人平台,以图文展板、雕塑模型、史料文物、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学校的厚重历史,定期举办校史教育月、校史文化沙龙、校史专题展览等活动,赓续红色基因,提升育人实效。

注重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师资转变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以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把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构建多元联动育人机制,明确红色育人职责要求,打破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一是提升管理干部素质能力。引导管理干部牢固树立育人理念,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改进工作作风,畅通各类信息渠道,直面师生红色教育诉求,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服务事项,充分彰显红色育人实效。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师思政引领,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涵养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助力红色资源的有效转化。三是强化后勤保障服务育人。加强服务管理团队培训工作,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强化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文明素养等,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红色育人意识,以模范行为引导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注重“精神培育”与“文化育人”相互协同

活化红色资源旨在凸显红色文化的浸润性,将思政教育要素寓于文化育人过程之中。因此,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环境,突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一是搭建党建育人平台。以特色党日活动、团日活动为契机,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共性标准,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青春有礼、青春竞技、青春逐梦”递进式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搭建文体活动平台。开展红色观影、红色艺术创作、红色作品主题展等活动,组织学生共同追溯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深刻体会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使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载体。三是打造成长激励平台。组建“红色党史政策宣讲”“红色薪火”大学生理论宣讲、“红色+”新时代青年宣讲等团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用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传递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注重“线下”向“线上”教学场域扩展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应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体验感。一是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持续推进地方红色资源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在线开放课程、校本教材,将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互动,有效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互动性。二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QQ群、超星群聊等载体合理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班级微圈层扁平化互动,通过设置抢答、讨论,投票等功能以加分形式鼓励学生发言,提升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思政课知识点,引入红色文化的鲜活案例,以讨论题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实现正面引导,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思政课堂。三是拓宽网络教育宣传平台。在院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红色理论”“红色经典”等宣传教育专栏,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帮助学生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弘扬党的革命优良传统。

〔作者单位分别为: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