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成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中思政课教学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夯实学生理想信念、筑牢学生认同根基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关键在“意识”,而要实现价值内化,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尤为重要。高中思政课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从学生主体需求和情感需求出发创新优化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有理有据、有情有感地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厚植学生“心田”。
优化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
高中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重担,是高中阶段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关键性课程。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学应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现有教材,从而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将现有思政课教材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加以凝练、凸显。以《政治与法治》课程中“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内容为例,思政课教师应着重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讲深讲透,同时还可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民族、社会间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更为深刻认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注重在思政课教材中融入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强化民族认同感。例如,在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内容时,高中思政课教师可补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地、各民族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取得的建设成效与成就经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强化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自信。
革新教学手段,盘活思政课堂
网络时代,学生的思维结构、接受偏好、内容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以多元化、个性化的供给策略和手段开展精准教学。其一,高中思政课教师可引入慕课、雨课堂、网易云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打造集在线教学、师生互动、实时答疑、在线测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其二,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善用网络资源,主动通过学习强国、全国思政教育网官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资源库等官方平台,搜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示范金课”、共享资源、素材包、直播课程库等,同时还可融入微视频、音频、动漫、图像等多媒体资料,在优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不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其三,高中思政课教师可将思政小课堂搬到“文化场馆”中,例如各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展览馆、主题教育馆等都可成为重要载体,有形有感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另外,高中思政课教师还可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接入由AR、MR、3D技术、全息技术等新兴科技手段搭建的线上虚拟体验馆,开展沉浸式、情景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高级中学〕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