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青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青海省把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抓手,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努力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一、书香青海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青海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精神,聚焦“建设书香青海,共筑精神高地”,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构筑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取得积极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将其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配套制定《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达标行动方案》,强化顶层设计,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提供政策依据。为强化法治保障,还将《青海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列入政府立法计划,扎实开展立法调研、条例起草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思路,制定印发《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和《青海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等,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内容、具体项目与评价标准等,分年度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着力拓展城乡覆盖辐射面。

(二)夯实基础阵地。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图书馆(二期)、省文化馆,西宁市新“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一批高水平的现代文化设施,全面推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投资4.13亿元建成2465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并集中配备了一批文化设备,实现了全省村级全覆盖。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为文化馆、演出团队配发流动文化车、舞台车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组建成立100支文艺轻骑兵团队,参与各项演出1万余场次。吸纳几何书店、青海大剧院等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新年音乐会”等高雅艺术品牌。在西宁市以“图书馆+”模式打造了10家“阳光书吧”,以企业反哺社会模式打造网红“里想书店”“书林叙语”等,形成了社会力量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格局。

(三)丰富服务供给。围绕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22年第十九届群星奖比赛中,青海3支团队入围决赛;2024年青海3支团队入选全国“百团汇演”优秀团队。发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及民间文艺团队作用,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精心组织开展“村晚”、社火、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花儿”会、赛马节等特色文化活动,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全省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不含村、社区社火)2307场次,服务群众1326.97万人次,初步形成了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全省地方戏曲展演、全省群众文艺调演、全省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青海年·醉海东”“幸福西宁·书香夏都”、柴达木文化旅游节等区域性文化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推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意义重大

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也为更好发挥以文化人、涵育新风作用,丰富个体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发挥全民阅读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更加需要思想的领航、精神的引领,要通过深化全民阅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汇聚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全民阅读提供充沛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各族群众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相统一。深化全民阅读,引导人民群众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精神生活更加富有,将为我们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加需要全民阅读涵育读书风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形成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深化全民阅读,涵育全社会的阅读风尚,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建设精神文明的有力抓手。

三、奋力推进新时代全民阅读活动提档升级

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精神,不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一)凝心铸魂,推动阅读活动聚人心。要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和相关图书的阅读学习,引导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切实筑牢团结奋斗、实干争先的思想基础。要适应网络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探索阅读活动的新载体新方式,优化传播方式,提升推广效能,引导干部群众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二)提升供给,推动阅读服务有温度。要着眼于满足各族群众最为普遍、最为持久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提升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阅读服务水平。持续优化阅读设施配置,改进阅读场所条件,整合文化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全民阅读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切实保障不同群体的阅读权益,不断提高全民阅读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优化服务,推动分众阅读更精准。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兴趣点、关注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分众化设计和精细化服务,引导人们提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引领全社会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形成读书学习的良好风气。持续深化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校园阅读活动,培育阅读家风,建设书香校园,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四)凝聚合力,推动全民阅读成风气。要动员和引导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全民阅读的参与度、辐射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提升“书香青海”品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培育壮大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拓展公益阅读服务内容。要广联系、聚合力,协调相关部门、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共同投身全民阅读活动,形成各方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品质、增强实效。

(五)健全机制,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成体系。要加快推进全民阅读法治化建设,制定出台促进全民阅读的政策法规,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要把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作为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的使命任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聚集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