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好故事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更是明确指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要求,不仅为学校坚持不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海实践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提供了现实指引。实践表明,三个“讲好”,既蕴含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来路,更是我们满怀信心向着民族复兴奋进的必由之路。因此,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首先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

要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实践、重要会议、典型人物,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雄辩事实。要讲好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在讲好故事中,既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之科学性、真理性,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内涵要义,也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何以能够发生如此深刻的改变,真正懂得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中华民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

二、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过程,是各个民族和国家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因此,立足新征程新起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关键是要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

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现代化共性以及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讲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引导学生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各民族的发展变迁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特别是要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清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如何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激发出各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各族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三、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思想传统。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始终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统揽历史和现实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最基本的就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

要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生成,讲好在“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国故事。要用好民族文化传承者、民族团结促进者的典型事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缤纷图卷、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等,讲好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方面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要讲好党的民族政策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彰显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引导学生在可感可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作者单位均为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