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动”之约 牵挂之“望”
8月27日清晨,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区恒通生活区,“暖宝”幸福驿站志愿者们已准时出现在小区里。她们抬头望向一扇扇窗户——那些印着“窗帘之约”字样的窗帘是否已经拉开?近4年来,这样的暖心守望感动老人、幸福邻里。服务对象从10户扩展到27户,志愿者队伍已近200人。试点用大数据监测、守护独居老人安全,实现“人工巡查+智能监测”双重保障。(据8月29日“合肥在线”)
志愿者们与老人们约定:每天早晨7点半左右拉开窗帘,傍晚6点左右拉上窗帘。窗帘若按时拉开,便是老人们平安的信号;若迟迟未动,便是志愿者上门探望的指令。这一持续四年的帘“动”之约,成为社区深深的牵挂之“望”。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守护”,用“小小约定”织“安全防线”,帘“动”之约的动人之处,在于以人为本;牵挂之“望”的本真追求,就是锚定“刚需”。既不打扰老人的日常生活,又能第一时间掌握其安全状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呵护,“被惦记”的温馨,是志愿者们的真诚,是社区服务的精细,更是社会互帮互助、和睦和谐的良好风尚。
“窗帘之约”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个体善举”长成“群体力量”。这场约定的起点,是老党员们“发挥余热”的初心。服务对象扩展,志愿者队伍壮大,长年向钟表一样坚持坚守……释放善意的感染力,让关爱老人随“望”可及,诠释党员引领的初心,彰显志愿服务的精髓,成就近邻胜似远亲的大家庭的爱意。
一道窗帘很小,却装着独居老人的安全需求,装着社区治理的精细追求。帘“动”之约,可推广、能升级,让我们看到:民生温度,藏在每一个贴近人心的细节里;社区温暖,源于每一份愿意伸出援手的真情。当这样的“约定”越来越多,当这样的温暖不断传递,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一个更有温度、更加美好的家园。
文字:郭元鹏;
编辑:李雪薇;
主编:郝炜;
监制: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