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青海】魏晋画像砖:时光镌刻的“微型纪录片”——《百件文物说青海》之五十五
画像砖作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瑰宝,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在青海省博物馆,展陈着数块出土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魏晋墓画像砖,它们宛如一部部微型纪录片,默默诉说着河湟地区千年前的往事。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配合城镇建设,在当时的平安县平安镇发掘清理了两座魏晋时期的单室墓葬。这两座墓葬的墓室除使用长条砖和楔形砖外,还镶嵌了134块画像砖。馆藏于青海省博物馆的力士画像砖、甲骑武士画像砖、神鸟画像砖、日月舞人画像砖和对坐宴饮画像砖便出土于这两座墓葬中。这些画像砖,以力士的雄健、武士的威仪、神鸟的灵动、舞人的飘逸和宴饮的闲适,在方寸之间凝固了一个时代的鲜活记忆。
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画像砖的制作方法,大体可分为“拍印法”和“模印法”两大类。西汉的“拍印法”需经刻版、脱坯、拍印、烧制、施彩五道工序,如同时光的雕刀在陶土上刻录下历史。而魏晋时期盛行的“模印法”则以木质坯模为范,通过浮雕、线刻与彩绘的复合技法,使甲骑武士的铠甲纹路纤毫毕现,日月舞人的衣袖随风流转。这种工艺革新不仅提升了制作效率,更让艺术表达突破了平面限制。
我们眼前这些长20厘米,宽18厘米,厚6厘米的画像砖上,古代工匠以精巧的技艺勾勒出了一个个立体的生命图景。它们不仅是极具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用生动笔触展现了魏晋时期的审美风格,更是记录社会生产生活场景的实物资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墓葬制度与习俗。这些画像砖,是打开魏晋历史大门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触摸那段遥远而又精彩的岁月,为领略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研究传统民族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
策划:马钧 王丽一;
文字/拍摄/制作:王十梅;
编辑:殷海燕;
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