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之笔绘就清风长卷

张鸿英
  党风正,则事业兴。从整风运动到中央八项规定激浊扬清、“打虎拍蝇”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抓作风建设这根弦松不得。
  纲举目张,全盘皆活。一探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离不开中央八项规定这个重要的切入点和观察口。短短600余字,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等8个方面,为加强作风建设立下铁规矩、硬杠杠,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以强劲的生命力为党的作风建设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十余年间,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反映最强烈的歪风邪气遏制住了,“酒桌上的生意”少了,“办公桌前的服务”多了,“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机制的落地,群众办事不再“多头跑、反复问、看脸色”,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变化,体现在了群众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细节中。
  率马以骥,以上率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国内考察调研还是国外出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以行动作无声的号令、以身教作执行的榜样,为全党改进作风提供了强大动力。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既是引领事业发展的“主心骨”,也是党风社风的“导向标”,其一举一动都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向党中央看齐,在廉洁自律上树起“高标杆”,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绝大多数”的作风转变,让廉风正气从“关键岗位”向“基层末梢”延伸,形成“头雁高飞群雁随”的生动局面。
  立制固本,蔚然成风。作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更要在制度长效化建设上“深耕细作”。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制度建设的“组合拳”持续发力,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扎紧“钱袋子”,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卸下“包袱担”,一项项规章制度环环相扣、靶向施策,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务实管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只有将“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与制度的“刚性标尺”深度融合,方能实现从“个体自觉”到“群体共进”,从“集中整治”到“常态长效”的跨越,才能真正让清风正气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蔚然成风。

编辑:王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