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生态,增强城市动能
陈 强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创新城市建设作为会议提出的7项重点任务之一,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应成为其行动逻辑的起点。放眼全国,无论是科技创新的“百舸争流”,还是产业创新的“满枝繁花”,都与城市创新生态的持续改善密切相关。未来一个时期,培育城市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仍有诸多着手点。
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要素支撑。既要夯实人才队伍、共性技术、科研设施、功能性平台、科技服务等物质技术基础,优化要素组合;也须做好科技金融的大文章,全生命周期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动;更应着眼于新型要素的识别和开发利用,进行高质量数据、低成本算力、通用数字底座、大规模应用场景等的前瞻性布局,为社会创新力量的能量释放创造条件。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的政策集成和机制联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涵养开放、包容、进取的创新文化,既对标国际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也总结国内标杆区域的经验。总之,培育创新生态,须把握好快变量、中变量和慢变量,这样才能推动形成科学家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政府敢为的创新生态,让更多城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脱颖而出。
(原载于《光明日报》2025年7月21日第2版,本文有删节)
编辑:王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