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青海丨清代坛城的文化印记——《百件文物说青海》之六十九

在青海省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中,一件通高179厘米、底径222厘米的清代木雕坛城静静伫立,其庞大身形如同一座宫殿,承载着青海地区独特的文化印记。
  坛城,梵语称“曼陀罗”,藏语称“吉廓”,本是古印度密宗修法时抵御“魔众”的土坛,后演变为象征宇宙结构的法器,成为本尊佛与众生聚集的模型。其制作材质有金、沙、木、泥等,手绘、铜铸、沙砌、木雕各具特色。坛城在佛教中象征着佛的居所或佛国世界,不同坛城对应不同的佛国净土。

这件木质立体坛城,由数十个部件通过精巧的榫卯结构拼对而成,它的底座为圆形,其上是藏式建筑风格的立体供台,四侧各开一门,象征着佛教中的四圣谛与四静虑;宫殿墙外台阶象征四种三摩地,建筑旁一圈宽大的莲花瓣寓意菩提心,最外围的火轮则象征着出离心。这件木雕坛城以立体造型展现佛国图景,为同类文物中的精品。
  这件木雕坛城,不仅是宗教修行的观想器物,更折射出青海地区对藏传佛教艺术的承载与传承。它将复杂的宇宙观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立体建筑,其精密的几何结构与井然的构图,既是宗教哲学的具象化,也是青海工匠高超技艺的见证。

如今,当人们的目光掠过这件木雕坛城,仿佛能听见跨越时空的梵音回响。它静静陈列在青海省博物馆中,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青海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鲜活注脚,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文化与艺术交织的悠长故事。


  策划:马钧 王丽一;

文字/拍摄/制作/配音:谭梅;

编辑:王有婧;

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