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与实干

——“懂感恩、有情怀、重实干”漫议

杜志宏

从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更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到开辟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新赛道,算力规模较2024年初增长30多倍,其中凝结着实干的汗水,彰显着情怀与担当。

情怀,指心情、心境或胸怀、胸襟,是一种基于情感的高尚心境与精神追求。实干,指通过务实、踏实的举措将目标转化为现实,是实践层面的具体行为。当认知层面的“情怀”和实践层面的“实干”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就能创造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业绩。因着家国情怀,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通过志愿者、选调生等途径奔赴西部、扎根基层,选择责任和奉献,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因着为民情怀,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实干担当,推动党的惠民政策落地,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用件件实事赢得群众拥护。

人总是要有一点情怀的。从两弹元勋在金银滩草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都是情怀的具体体现。在博大情怀的滋养下,干事创业的劲头、方式、认知等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清退淘汰各类“小散乱”和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抢抓“双碳”机遇,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高原绿色能源高地,成为青海践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只要我们把懂感恩、有情怀、重实干融进血脉,俯身听百姓愁苦,挺身扛发展重担,保持实干的劲头和定力,锤炼争先的品质和作风,必将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