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乐葡萄成了乡亲们致富的“甜蜜果”
9月8日,清晨的阳光刚爬过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的山梁,新堡子村的葡萄大棚里就热闹起来了。农户们掀开保温棚膜,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一串串阳光玫瑰裹着细腻的白霜,像坠在藤蔓上的碧玉;丛林玫瑰挤挤挨挨,饱满的果粒蹭着指尖,连空气里都飘着蜜香。“这棚葡萄可是咱的‘金串串’!”正在疏果的村民李桂兰笑着说,如今寿乐镇的葡萄凭着好品质,成了乡亲们致富的“甜蜜果”。
“搁以前,种葡萄全凭老经验瞎琢磨,水浇多了烂根,肥施少了果小。”合作社技术员王师傅蹲在葡萄架下,指着棚顶的传感器介绍说,现在的大棚藏着“黑科技”:智能喷灌系统能根据葡萄生长期精准送水肥,“就拿膨果期来说,每株每次浇多少水、施多少有机肥,电脑都算得明明白白”;温控系统则化解了高原昼夜温差大的难题,“以前果子成熟早晚差半个月,现在一棚葡萄几乎同时转色、同天成熟”。为了守住品质,合作社还坚持生物防治,用黏虫板、天敌昆虫代替农药,施的都是羊粪、菜籽饼等有机肥,“去年检测,维生素C、花青素含量比普通产区高两成,农药残留远低于国标”。
目前寿乐镇主打阳光玫瑰、天工墨玉、丛林玫瑰三个品种,各有“拿手好戏”。阳光玫瑰脆嫩无核,咬开汁水迸溅,带着淡淡玫瑰香;天工墨玉果皮薄如蝉翼,果肉软糯,甜酸比例正合适;丛林玫瑰耐储运,摘下来放一周还新鲜,成了电商的“宠儿”。“节假日来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了!”采摘园负责人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有个西安游客尝了后,当场订了20箱寄回家”。
寿乐镇葡萄通过冷链车发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单箱售价比普通葡萄高30%还供不应求。为了让“寿乐的葡萄”名气更响,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常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传经送宝”。在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专家们穿梭在藤蔓间,弯腰示范枝条修剪的角度与力度,手把手教农户套袋的正确手法,还拿起一串葡萄现场拆解:“疏果要‘去弱留强’,每串保留20到25粒,粒间距控制在3厘米左右,这样养分能精准供给,果子才能长得匀、着色好、甜度足。”种植户们围拢倾听,有的用手机拍摄实操过程,有的在本子上记下关键要点。
产业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分拣、包装、管护,月收入3000元到4000元。如今“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人尝到了甜头。
夕阳下,刚分拣完毕的葡萄正整齐装箱、静待外运。李桂兰捏着当月工资单,眉眼弯成了月牙,笑容比串上的葡萄还甜:“这葡萄不光甜在嘴里,更实实在在甜到咱心坎上!”
(王艺锦)
编辑:刘海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