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智能化 有“智”更有“质”

科技赋能农机 田野拥抱智慧

植保机、无人机,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在田野上,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全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农业机械与科技融合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中国不断加大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正在绘就有“智”更有“质”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进入冬季,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万绿智慧无人农场的稻田已经完成了收割,地里种满了紫云英,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就等着来年耕地时作为绿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及品质。

“我们农场有5200亩稻田,其中的1500亩示范区实现了无人化耕作,耕、种、管、收都由无人农机代为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万绿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宽向本报介绍,“就靠着这个手机大小的北斗终端机,装上它,农机就像长了‘眼睛’,会拐弯,有异常情况会停下。有导航系统控制,农机就能按设定的路线匀速作业。”

北斗终端搭载农机后,手机变成了“新农具”,在指尖进行“云端”种地。

王键宽历数着一年四季的全程智能化:耕,有北斗旋耕机按照设计路线翻耕;种,有插秧机、抛秧机、撒播飞机精准作业;管,包括苗情、虫情、地情等,通过系统实时监测,无人机飞到田里施肥、打药;收,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运粮车配合,自动装卸……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已经突破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技术。”王键宽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声名在外,已经成为东源全力打造丝苗米产业园的一张“金名片”。

东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源正在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14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75%。每到种植和收割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就会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方位农技服务,充分调配农业机械,做好基层农技推广。

产供销串联,产学研聚集。像东源一样,各类智慧农机的应用,正用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冬日暖阳下,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良杰家庭农场的冬枣大棚内,树上的果子已清。农场负责人丁太平和他的老伴范爱宝正忙着对大棚清园,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枣树枝干老翘皮、剪除病虫枝……检查维护冬枣“智慧大脑”感知传感器,为来年冬枣优质丰产打基础。

“有了‘智慧大脑’,种枣增收价格高。”丁太平高兴地说。

(李向中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