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

祖国好 家乡美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和睦共存,结下了深情厚谊。

  • 古村落 觅乡愁

    12月18日,记者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曲库乎乡江龙农业村。此时的村庄,像是被大自然用素净的笔触勾勒过一般,虽少了几分葱郁,却多了一抹静谧深邃。

    青海日报
  • 诺尔章的“电影+”创业路

    11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青海诺尔章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挂满整墙的荣誉证书、奖章牌匾及公司形象宣传照片。多媒体显示屏上播放着各类活动掠影,展现着热贡文化艺术的特色与亮点。

    青海日报
  • 传承非遗手艺!“95”后小伙转行做花馍

    花馍,又称“面花”“花饽饽”,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传统食用塑作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造型多样,色彩斑斓,寓意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

    青海日报
  • 牧区娃的乐手梦

    今年14岁的叶西才忠从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长大。小升初时,听老师说能报考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绩优异的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果断报了名。

    青海日报
  • 青藏线上的“美容师”

    11月18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不冻泉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扎西达杰和妻子正在整理分类回收的垃圾。

    青海日报
  • 扎西加:不辍耕耘 启智育人

    扎西加,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14年考进黄南州民族中学从事教师工作。

    青海日报
  • “小货亭”成为撬动旅游“金钥匙”

    ​10月6日,走进日月山景区,沿着石阶小道一路前行,一排排售货亭整齐摆放,藏银手工、民族工艺品、牦牛酸奶等商品应有尽有。

    青海日报
  • 守护儿童健康

    刘利是江苏省南京市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儿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擅长儿童内分泌常见疾病。今年7月,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选派新一批医疗人才赴西宁开展支医工作,刘利主动报名,来到湟中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开启为期一年的支医帮扶工作。

    青海日报
  • 为草原孩子撑起更好的未来

    下课铃声一响,机器人社团的孩子们便走进人工智能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调试程序;爱好跆拳道的孩子则朝着体育馆汇聚而去……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