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无胚”之谜

    ​一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展的研究,日前发现了水稻“无胚”的调控基因。这项研究将对培育品质更高、更耐贮存的大米起到重要作用。

    新华社
  • 我国科学家揭示马铃薯“身世之谜”

    马铃薯起源于900万年前番茄组与类马铃薯组的远古杂交事件。这场“基因联姻”不仅造就了马铃薯这一物种,还催生了马铃薯独特的器官薯块。

    新华社
  • 综述|7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看点

    全球人工智能(AI)在7月的发展像暑期天气一样持续火热,新发布的模型在迭代中更趋实用化,更多资金流入这一领域,不少国家正陆续出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关于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共识也在逐步形成。

    新华网
  • 研究:钻孔传感器技术助力提升地震预警能力

    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院日前发布公报说,新西兰和美国科研人员正利用钻孔传感器技术监测新西兰希库朗伊俯冲带的“慢滑移地震”,助力提升对地震灾害的防范能力。

    新华网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加速赋能,共绘未来交通新图景

    在上海,乘客能打到商业运营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了,收费标准与巡游出租车一致……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多部门联合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覆盖智能出租与智能货运两大业态,意味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进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

    新华网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成本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实施免费学前教育将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民网
  • 生物医药: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之路

    7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北京会议“生物医药行业加速从‘量变’到‘质变’”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方向、挑战与机遇,以及AI技术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央视网
  • 新研究揭示大脑注意力切换机制

    人们以为自己是在持续、稳定地关注周围世界,但实际上,大脑处理感官信息的方式并非一条“连续流”,而是通过有规律的节奏性跳跃进行关注切换。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