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评论

  • 品悟科技感与文化味(今日谈)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炫酷机器人弹奏古筝曲,科技产品也是文化产品;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从业者分享社交平台从“文字转换”到“文化解码”的中外交流佳话。新时代文化建设蔚为大观,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共生、双向赋能。

    人民日报
  • 纪律与自由(人民论坛)

    “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的内在统一性,深刻揭示了纪律与自由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民日报
  • 首发经济,关键在“首”(连线评论员)

    首发经济很火。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及了首发经济。具体到北京,从2019年开始,多项文件、措施陆续出台,其中,2022年3月印发的《促进首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将首店经济扩展到首发经济。从首店到首发,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
  • 让黑紫发亮的侗布更加鲜亮(中国道路中国梦)

    如何让火种经久不灭?需要研究市场“口味”。融入现代生活,老手艺的新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大家一起参与,形成浓厚文化氛围,也能更好传承传统手艺。就如我们侗族象征团结和睦的传统纹样“三鱼共首”所启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生活定会欣欣向荣

    人民日报
  • 个人信息保护如何跳出“猫鼠游戏”(人民时评)

    对相关平台等个人信息使用者加强引导,督促它们主动作为,以事前预防取代事后补救,将个人信息保护内化为产品“基因”   孩子出生没几天,就接到拍摄婴儿百天照的推销电话;刚下单订购一本书,就有人致电推销会员权益套餐……如今,不少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个人信息泄露防不胜防,速度之快令人吃惊。

    人民日报
  • 一滴墨荡开新故事(纵横)

    夏天,朝气蓬勃。苏轼说,“绿槐高柳咽新蝉”;周邦彦说,“水摇扇影戏鱼惊”。如果把诗意融入产品,一家企业能创造什么样的“风景”?

    人民日报
  • 带着情怀,奔赴田间地头(快评)

    从东海之滨到西北边疆,丁伟红坚持10多年把甜瓜的良种良技送到更远的地方,用科技惠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科技惠农,贵在“授人以渔”。丁伟红以200亩试验田为“活教材”,用种出更优质甜瓜的事实回应质疑。课堂上,以实景图片替代专业术语;大棚里,手把手演示操作细节……这些做法不仅帮当地农户解决了种植技术 ...

    人民日报
  • 润物无声“廉”与“洁”(快评)

    “廉洁”,乍听跟青少年有点距离,再一思量,实则是成长必修课。   古人言:“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应是青少年从小刻进骨子里的中华传统美德。   廉洁文化入心,工作须落细:细化内容供给、细磨教学方法。

    人民日报
  • 家校共育,责任边界要厘清(民生观)

    厘清边界、加强协作,才能更好实现家校共育,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近日,河南信阳一家长发帖称某高中要求家长陪餐、监考,这位家长因有事无法前往而拒绝后,家委会管理人员称“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不配合陪餐和监考,学校无法开了”。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