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 跨界水体 一体化保护(走近自然)

    在上海、江苏交界处,紧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北缘,元荡波光粼粼。   行走在横卧水面的元荡慢行桥,只需几分钟,就能从上海青浦一侧步行至江苏吴江。   元荡,水体面积约13平方公里。其中,青浦拥有6.2公里岸线,吴江段岸线长16.8公里。几年前,4公里长的网障纵贯水体南北, ...

    人民日报
  • 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启动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启动。工程被确定为“两重”标志性工程,是今年全国重点推进的水利工程,也是构建宁夏现代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日报
  • 辽宁2024年至今完成综合治理398.2万亩

    记者从辽宁省林草局获悉:2024年至今,辽宁共完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综合治理任务398.2万亩。另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最新监测结果显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地区沙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62%;荒漠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45%;沙化耕地治理覆盖率达23.9%、水土保持率达72.37%。 ...

    人民日报
  • AI“鹰眼”上线助力鸟类监测

    “快看,又飞来一只鸟,瞧瞧是什么品种!”在北京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标指着大屏幕说。借助新启用的AI“鹰眼”系统,这只飞到野鸭湖湿地的苍鹭,“身份”一目了然。

    人民日报
  • 海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海河流域跨省母亲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标志着海河流域已初步建立目标明确、保障可靠、监管有力、涵盖各河系58条(个)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人民日报
  • 市民在生活中这样“挖碳”(人与自然)

    早上7点半,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后湖苑社区的市民魏英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在路边“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开始了她一天的低碳生活,在她个人“碳账本”上持续累积碳减排量。

    人民日报
  • 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人民日报
  • 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公布

    近日,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包括嘉应观、林公堤、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泺口水文站等20处水利遗产。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