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念好“学、想、干”三字诀

    中央八项规定拉开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青海日报
  • 专家学者看2025中国经济增长点(经济形势理性看)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如何科学看待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运行中有哪些亮点和增长点?今天的理论版邀请专家学者围绕 ...

    人民日报
  •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

    青海日报
  • 以工匠精神锤炼“硬核”干部

    “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关键在锻造新时代青海高素质干部队伍。

    青海日报
  • 更加注重系统推进

    2025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加注重系统推进,围绕目标打好“组合拳”,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加强各项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形成协同效应、放大政策效能。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青海日报
  • 作风建设重在化风成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党的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深厚理论根基与宝贵实践经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增强定力 ...

    人民日报
  • 筑廉基 兴乡村(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农村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风险区”。近日,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权力运行的 ...

    人民日报
  • 以优良家风家教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专题深思)

    好的家庭离不开好的家风家教。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好家风能带来好作风,推动形成好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优良家风家教 ...

    人民日报
  • 大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 ...

    人民日报
  • 表态不如表率(思想纵横)

    “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任职时常说的一句话。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敢于表态是一件好事,表态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士气。但如果只表态不落实,只务虚不务实,那么豪言壮志就会变成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表态只是起点。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须谨记行胜于言的道理,在以身作则、模 ...

    人民日报
  • 让中国古典文明不断滋养和启迪现代世界(专题深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文明多样性,以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思想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 ...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