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文化

  • 郭 米

    进入祁连县扎麻什乡郭米村时,首先是雪山吸引了我。

    青海日报
  • 风知道自己的道路

    凡是第一眼看到吾要版画的人,都会被他新颖、奇异、怪诞、魔幻的视觉造型,深深地吸引住。随着好奇、惊讶、迷惑、兴奋、着迷等一连串感觉的奇妙递增和提升,我们就会进入到一种深度体验里,我把这种深度体验,用中国文化语境里一个表示极度陶醉或迷惑的词语,称之为“迷魂”。

    青海日报
  • 客观的呈现和温情的表达

    《我住江之头》首先是一部少见的以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自然类纪录片,出现在影片中的多种野生动物的生活情态,都是以往很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精彩场景,这种场景的影像表达,不仅让受众感受到了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精彩和大自然的多元曼妙,同时也让受众不得不为导演和摄影者的观察、坚守和创造而发出啧啧惊 ...

    青海日报
  • 谁是三江源头的“我”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三江源头的文字描述和影像呈现,以多种表现形式,层层叠积,已然形成了文化的冰川雪峰景观。其间,探秘的、警示的、抒情的、沉思的;专业的、专题的、特写的……不一而足,佳作频出。时至今日,如何再叙三江源,并以某种新的视角和质感触发观者,是要颇费思量的。

    青海日报
  • 地理坐标与现实图景

    显而易见,五集大型纪录片《我住江之头》的创意来自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片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告诉大家其拍摄着眼点和地理方位,而“江之头”隐没了并未出现的“君住长江尾”的外延,这里的“江”并非仅只长江,而是“三江”,导演其实更想展示的,是我在“三江”源头与全国及世界的重要联系,以 ...

    青海日报
  • 受看的一部纪录片

    作为一部好看的纪录片,《我住江之头》在思想的立意上,毫无疑问体现了正确的生态理念,用优美的画面,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心声。但要赢得更为广泛的口碑,它还要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在画面的剪辑、设计上,在所表现的内容上,要出彩,要有新颖的东西。这样它才有可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他们在观影过程中生怕眨了眼 ...

    青海日报
  • 三江源的影像叙事和文明礼赞

    《我住江之头》主题鲜明,内容饱满,角度新颖,画面精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纪录片作品,也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一部典范之作。一经播出,便形成了万众争睹的收视热潮,赢得了良好的观众口碑和热烈的话题效应。

    青海日报
  • 生命教育的探索之路

    《家庭教育新论》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是作者刘亚洋对自己心灵的记录,是生命与教育的心灵探索。教育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探索家庭教育的意义何在?家庭教育如何影响与造就个体生命?什么样的人可称之为教师?之于今天的社会现实,思考的维度如何呈现?带着问题意识进入场域,刘亚洋是心怀解决问题的诚意的, ...

    青海日报
  • 守护生态屏障的林草人

    于春梅笑称自己为“林草人”。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对于春梅来说,这天也只是一个亦如往常的工作日。她要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相关站点开展监测调查工作。

    青海日报
  • 于日月间穿针引线的“青绣”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编织着人类文明。民间特色刺绣用巧夺天工的技艺,体现着各民族之间,用针线互动的传统生产生活观念。

    青海日报
  • 情感是最好的艺术性

    对长篇文学作品,我一向以为,一个好的结构是它不可或缺的艺术之美。

    青海日报
  • 情感是最好的艺术性

    对长篇文学作品,我一向以为,一个好的结构是它不可或缺的艺术之美。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