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文化

  • 独行者的告白

    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的发展日趋兴盛,诗歌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自由,当下的中国诗坛诗人众多,诗作琳琅满目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残酷的现实。

    青海日报
  • 春风

    ​风一直刮。昨天和前天没有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区别。我耐着性子听它们叫嚣,并不烦躁。

    青海日报
  • 母亲的那双手

    母亲今年68岁了,白发不停地在增多,道道皱纹也在不断地加深。她那饱经风霜的手布满了细纹与老茧,粗糙、无肉、瘦小、泛黄,手指有点畸形,伸展不直,关节粗大,双手像长满了刺,碰上去就好像会被扎出血似的。血管又青又紫,像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皮肤完全贴近手背上,端着东西,总会微微地颤抖着……紧握母亲的手,我 ...

    青海日报
  • 谁家玉笛暗飞声

    1986年,我曾执导青海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羯鼓谣》,剪辑阶段,为了赶时间,晚上都是耗在机房里。机房里还有一台专用的设备,是日常转录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可贮存台里的资料。

    青海日报
  • 一境山水秀北川

    《论语·雍也篇》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从来都是智慧与胸怀的象征,爱山、爱水,把山的厚重和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融入自己的人格,是许多中国人的追求。我无法达到智者和仁者的品德层次,但喜欢看山听水,更喜欢对山水植物刨根问底,一探究竟。每当看到山涧流水和葳蕤树木,就感到兴奋。 ...

    青海日报
  • 《大河之上》:生生不息谓之易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在中华文化奠基期,天与时,天道与人道,彼此并举。这其中,老子的《道德经》给予天道和人道以总纲式的内容,除了“利而不害”“上善若水”的命题之外,天道与人道的本质性内容还有另外的补充,即《易经》中“生生不息谓之易”的命题,这一命题指认了“变”乃天地人间的常数,源于变化,人间社会方能 ...

    青海日报
  • 冬日,去看哈尔盖

    三十五年前,诗人西川写有一诗——《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每每读起,沁人心脾,如饮清泉。诗中,那夜色中的草原,璀璨的星河,疯长的青草,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飞翔的马群,总在脑海里沉沉浮浮,如梦如幻,似乎在冥冥中等待着我,呼唤着我。然而多年来,始终未了心愿。

    青海日报
  • 土乡寻味记

    青海高原这片高天厚土,孕育了山宗水源,孕育了森林草原和田野,孕育了辉煌的神话,也孕育了一种瓦蓝色的精灵——青稞。

    青海日报
  • 戏曲之美

    近些年来,零星看了几部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芭蕾舞剧等,与中国传统戏曲相比,这些都可称为“舶来品”,虽不为大众瞩目,却在年轻人中有一批忠实拥趸。而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各种地方戏,却总感觉日渐式微,成为大爷大妈们的专爱。

    青海日报
  • 社火,舞动新年的华章

    春节又至,吃喝玩乐、走亲访友的间隙,心里似乎隐隐还有一些别的期盼,比如锣鼓喧天的社火,比如正月十五的花灯,还有二月二的高台……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