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文化

  • 陶鼓

    鼓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较为少见。“鼓”字又作“皷”,“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是鼓类乐器发展史上的最初形式。

    青海日报
  • 物象写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内核和灵魂

    书法的本意是文字书写的方法技能。高层次的书写技能会将华夏文字物象写意的特质化为表情达意的语言,从而上升为书写艺术。随着文字实用功能的需要,象形部分演化为纯文字符号,物象写意似乎被削弱了。其实不然,因为物象写意的基因没有改变,它的灵魂会以另外一种神秘的方式游弋于书法艺术家的字里行间。

    青海日报
  • 齐白石的青海弟子方之南

    ​重新引起我对方之南这个名字的关注,缘于看到女作家王丽一在《青海日报》副刊发表的一篇文章。她在描摹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早期文艺人物时,提到1956年7月创刊的《青海文艺》(今《青海湖》文学月刊前身),“许多年过去了,阎瑶莲仍然清晰地记得手捧那本大32开,散发着浓浓墨香、封面印有‘石油工人架井忙’画作的 ...

    青海日报
  • 葫芦形彩陶壶

    史前先民将彩陶塑形为葫芦,是一种原始信仰,意味着人都从葫芦中孕育而出。葫芦的形状为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的缩腰状,在古时具有祈生意义。在原始社会,人们习惯于直观具体的思维,缺乏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认为神奇的葫芦能孕育出种子并创造出鲜活的生命。

    青海日报
  • 下南关街:展示青海饮食文化的一扇窗

    西宁地处连接内地与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商贸往来不断,历史上位于西宁地区的南凉、唃厮啰等政权、民族都曾依藉西宁的特殊地理位置进行商业活动。商业活动所积累的财富曾引起中原政权的注意,甚至觊觎,比如隋炀帝的重臣裴矩进献《西域图记》,并且上奏:“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西宁这座古城的存在让 ...

    青海日报
  • 小雪

    立冬之后,迎来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于每年11月22日至23日交节。元代文人吴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则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因此得名。

    青海日报
  • 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国画精品灿若星河。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意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底蕴、文化内涵和精神图景。欣赏名画,是每个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人一心向往的事情。

    青海日报
  • 变形鱼纹双耳彩陶瓮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 ...

    青海日报
  • 昌耀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

    昌耀是从青海走向全国的著名诗人,是当代诗歌群体中的佼佼者和代表性诗人。马钧的新书《时间的雕像:昌耀诗学对话》以赤诚的诗心、珍稀的史料、精美的版式,首次立体勾画出昌耀诗学的博大空间和多重诗学面貌。昌耀诗学的时空被重新激活,显示出令人瞩目的当代性。《时间的雕像:昌耀诗学对话》在世界诗歌的视野下谈论昌耀诗 ...

    青海日报
  • 冰川:悬挂于巨峰之上的河流

    《礼记·礼运》郑玄注曰:“鬼神,谓山川也。山川助地通气之象也。”这里所谓的气,是指时雨时霁的山川气象。

    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