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文化

  • 读史,让我们鉴往知来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一个不知道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当下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延伸,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既然生而为人,那就有必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及自己所属民族和国家的历史。

    青海日报
  • 玉 斧

    该玉斧为青白玉质,呈乳白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呈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双面磨刃,刃部锋利,柄端略窄,有一圆形穿孔,可缚扎执柄。造型规整,四边有棱有角,制作精致,通体磨制精细,其玉材虽因埋藏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此件玉斧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已由实用工具向礼 ...

    青海日报
  • 玉 斧

    该玉斧为青白玉质,呈乳白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呈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双面磨刃,刃部锋利,柄端略窄,有一圆形穿孔,可缚扎执柄。造型规整,四边有棱有角,制作精致,通体磨制精细,其玉材虽因埋藏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此件玉斧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已由实用工具向礼 ...

    青海日报
  • 向对话深处旅行——读马钧《时间的雕像:昌耀诗学对话》

    马钧是一位能够在知识的完备与内心的温润之间取得平衡的批评家,他的批评在旁征博引的杂糅中抵达对文本、人世的接受与容纳,从不停留在只针对此文此物的评述和阐释中,他的批评向博学开放,在纵横捭阖之间投射自己内在的心灵形式,而且他的批评总在广博的张力之中获得精准,在向外的突破中获得内在的微妙稳定。

    青海日报
  • 《蓝色方程》里的家国情怀与凡人荣光

    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有无数承受着生的苦难,却又饱含激情与热爱的一个又一个的平凡人物。海桀以一部《蓝色方程》,为特殊年代里的平凡人竖起了“耸立天际的无字碑塔”。作者借小说中的人物之口说:“历史,是所有人的历史。只有所有人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历史。”

    青海日报
  • 看群山怎样巍峨——《低语的埙声》序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欧亚大陆腹地,地势高迥,山河壮美。可以概括为“横空出世莽昆仑”“天造地化三江源”“人间仙境青海湖”。

    青海日报
  • 土豆土吃——味蕾深处的青海之二

    ​在这个地球上它占领的版图十分广阔。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餐桌上都少不了土豆。土豆是离我们人类最近的食物。在艰难时世,它是最好的充饥垫肚子的食物。在所谓的“酥油滑倒马”的盛世光景里,它则是最好的去腻食品、最佳的平衡药物。怪不得,青海等地将其称之为“山药”。

    青海日报
  • 花儿——生命本真的表现

    “花儿”是青海民族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活着的《诗经》”,是古往今来大西北多民族音乐交响的结晶。“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还是这个唱法。”诠释了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群众对花儿的喜爱。

    青海日报
  • 青稞何以香江源——味蕾深处的青海之一

    身在江源,曾经的我没有感受到青稞的香味。这是因为,小时候一天三顿吃的都是青稞面,青稞养大的生命早就失去了对于这种养命庄稼的敏感与记忆。

    青海日报
  • 三川书院:青海历史上的第一座书院

    书院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主要开展教书、读书,兼及藏书、修书、辩论等活动,书院产生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止于清末,它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的重要形式,但与官府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

    青海日报
  • 兔年说兔

    辞旧迎新,虎去兔来。今年是农历兔年,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兔子的形象,可爱的小兔子正蹦蹦跳跳向我们走来。兔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它近在我们的身边,又远在天穹的一轮明月之中。

    青海日报
  • 青春放歌 风雅迎春

    且寻风雅,喜乐迎春。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迎春、颂春的诗词。唐代诗人杜甫写:“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唐代诗人杜牧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青海日报